
地方政府算的,從來不是比賽本身的小賬,而是社會效益的大賬。
轟轟烈烈的馬拉鬆時代,可能要結束了。
坊間傳聞,馬拉鬆方麵馬上推出新規。以後小縣城要想辦馬拉鬆,可能沒戲了;再想非洲兄弟來撐場麵,也需要資格認證。「歡樂跑」、「親子跑」這類重在參與的活動,可能都要說拜拜。
10 月以來,全國至少有 36 場路跑賽事被取消或調整,其中區縣級賽事居多。很多人都懵了,這好端端的比賽,怎麽說沒就沒了?
要回答這個問題,好色先生TV传媒還要看看,已經席卷全國十多年的馬拉鬆熱,到底是怎麽刮起來的?為什麽從一線大都市到十八線小縣城,拚了命也要辦馬拉鬆?
本期內容,好色先生TV传媒來聊聊這個問題。
01
馬拉鬆在國內的發展速度,比氮氣加速還快。
2011年,國內包括馬拉鬆在內的各種路跑賽事加起來,也就22場,想找個比賽,比找對象還難。
但到了2019年,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828場!
沒錯,是1828場。
短短幾年時間,數量增長了30倍,平均一天5場比賽。
從大興安嶺的雪花還在飛舞,到長江兩岸的柳枝已經發芽,再到海南島上到處盛開著鮮花,廣闊的祖國大地上,到處都是馬拉鬆的鳴槍開炮。
去年,共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8萬人報名北京馬拉鬆,刷新了紀錄。
以前參加馬拉鬆,直接報名就可以了。現在呢?對不起,請先「搖號」。熱門城市的比賽,中簽率比車牌搖號還低。
為什麽馬拉鬆現在這麽火呢?
好色先生TV传媒都知道,馬拉鬆起源於古希臘。但它真正風靡全球,其實並沒有太久。
雖然早在1896年,馬拉鬆就成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正式項目,而且波士頓馬拉鬆更是在1897年就已誕生,但它真正走向大眾,是在20世紀70年代,也就是《阿甘正傳》裏那個時代。
這個時期,美國的「跑步熱潮」點燃了普通人的長跑熱情,傳向全世界,並一直延續至今。
耐克品牌的起飛,也正是因為乘上了這股東風。
我國馬拉鬆的興起,跟經濟發展有關。經濟學上有個概念,叫「馬拉鬆周期」:
當一個地區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,大家就開始琢磨著怎麽活得更健康、更快樂,往往這時候,以馬拉鬆為代表的全民路跑運動,就會迎來高速發展。
我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,也就是在2011年。在隨後的2014年,我國又將「全民健身」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層次,並取消了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審批,進一步點燃了大家的跑馬熱情。
從此之後,馬拉鬆的參賽者越來越多,很多城市開始搶著舉辦。
02
好色先生TV传媒先來聊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,為什麽大家都想辦這種活動。
畢竟舉辦的收益,好像就是那百八十塊的報名費,但是投入的各種成本,卻非常高,看起來不太劃算啊。
如果你要是這麽想,那就太年輕了。
一場馬拉鬆的收入,主要由三塊構成。報名費和衍生品隻是其中一部分,另外還有廣告讚助和政府補貼。
對於「北馬」、「上馬」這幾個頭部賽事來說,報名費隻占總收入的10%-15%,真正的大頭,其實是市場招商,也就是拉讚助。
一場幾萬人的比賽,全城直播,媒體刷屏,帶來的曝光度堪比天價廣告。
因此,一旦某個地方舉辦馬拉鬆,無論是運動品牌、食品飲料,還是汽車、金融等大企業,都想擠上這趟快車。
巨大的商業價值,讓頭部賽事根本不愁讚助,而且還能對送上門來的讚助商挑挑揀揀。一場大賽下來,輕鬆拿下數十家讚助商,總收入能達到千萬級別。
當然,並不是所有的馬拉鬆都賺錢,甚至可以說,除了少數頭部城市,大部分賽事其實都在虧錢。
畢竟賽道布置、物料采購、宣傳推廣、安保醫療,以及比賽獎金,都需要不斐的花費,更別提舉辦一場賽事需要動員和協調城市的各種資源。
據業內人士透露,像中西部的一些二三線省會,辦一場全馬的實際支出,大概在2500萬到3000萬左右;地級市少一些,也會在1200萬到1500萬左右;就算是小縣城,也得花個大幾百萬。
這些比賽,甚至需要財政資金的補貼,才能舉辦下去。那既然都虧錢,各地辦這個事圖個啥呢?
要理解這件事,重要的不是計算數字,而是要打開格局——地方政府算的,從來不是比賽本身的小賬,而是社會效益的大賬。
03
首先最基本的一條是,馬拉鬆比賽能促進消費。
一個外地的參賽者來本地比賽,他可能隻跑半天,但是絕不隻是跑步,也不會隻待半天。
參加一場比賽,你怎麽不得住個好點的酒店、逛逛著名景區,吃點本地美食,帶點本地特產。無論是吃喝,住宿,還是交通、娛樂,哪樣都得花點錢。
而且,與一般活動不同的是,馬拉鬆參賽者尤其能花錢。
國內馬拉鬆跑者的畫像非常清晰。他們是一群企業職員、管理者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,年齡在35至49歲之間,一半左右擁有本科學曆。
概括來說,他們是一群年富力強、消費力更強的社會中堅力量。他們有著強烈的健康意願,也有著旺盛的消費能力。
有研究顯示,馬拉鬆參賽者在一個地區的間接消費比例,能夠達到1:13,也就是說,你可能交的報名費可能隻有兩百塊,但是,你的消費總金額,卻能達到兩千塊。
就拿去年舉辦的無錫馬拉鬆來說,在3萬多名參賽者裏,超過七成都是從外地過來的。
他們總共產生了2.8億元左右的經濟效益,其中餐飲、住宿兩項就分別貢獻了約1.27 億元和1.17 億元。
桂林馬拉鬆,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高達4.79億元。像是上海、北京、深圳,單場賽事的綜合經濟效益甚至能達到10億級別。
可以說,馬拉鬆虧掉的錢,會以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賺回來。
除了經濟層麵,馬拉鬆還能提升城市本身的品牌形象。
在各地文旅部門爭奇鬥豔的今天,怎麽才能讓大家記住你、愛上你,是一個棘手的問題,而舉辦馬拉鬆,就是一次絕佳的展示機會。
一場成功的馬拉鬆,就是一部頂級的城市宣傳片。
馬拉鬆的賽道往往經過精心的設計,會串聯起城市最知名的地標、最整潔的街道、最亮麗的風景和最深厚的底蘊。
例如,北京的賽道,就是從天安門廣場出發,沿長安街一路奔向奧林匹克公園。上海的賽道,從外灘出發,穿越梧桐區,直達徐匯濱江。青島的賽道更狂野,直接鋪在幾十公裏的海上大橋上,把整座城市變成了背景舞台。
當成千上萬的跑者用腳步丈量這座城市,當無人機鏡頭掠過城市的剪影,這種品牌傳播,是傳統廣告無法比擬的。
城市的知名度提升了,帶來的綜合效益,比單純的收支盈虧,要長遠得多。隻要能帶來流量,這筆投資也是血賺。
再者作為一項長跑,舉辦馬拉鬆比賽還有一層「鼓勵市民運動,關心市民健康」的良好寓意在裏麵。
這就是為什麽,馬拉鬆會在短短幾年時間內,在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。
04
那麽,為什麽最近又要限製馬拉鬆比賽呢?這個現象,可能跟伴隨馬拉鬆而生的一些亂象有關。
任何事物,一旦步子邁得太大,就容易扯到蛋。馬拉鬆在中國野蠻生長的背後,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和亂象。
比如,賽事組織水平良莠不齊。
有的比賽,補給跟不上,參賽者跑半天連口水都找不到;有的比賽物資發放混亂,導致很多物資被多領和冒領;還有更離譜的,明明冠軍快要衝線了,卻被拉橫幅的工作人員給攔住了。
這裏最著名的可能就是2023年大連馬拉鬆,中國選手尹順金在最後衝刺階段,眼看就要追上第一集團,結果一輛賽事用車突然橫在了他麵前。尹順金節奏全被打亂,最後與獎牌失之交臂。
另外,參賽者本身出問題也時有發生,很多人隻想成功,又不想用功,於是開始動歪腦筋。
比如有找槍手替跑的,還有騎著單車抄近道的。2018年深圳南山半程馬拉鬆,竟然有258名選手違規,包括替跑、抄近道、偽造號碼布等,震驚了所有人。
還有前些時候的護士換班事件。
此外,很多業餘選手沒有認識到馬拉鬆比賽對身體素質的要求,甚至沒有經過訓練就直接跑,導致身體出現問題,甚至出現生命危險。
也許正是因為這些亂象,讓這項運動屢屢受到爭議,監管部門開始出手。
雖然正式文件還沒下發,但是從中國田徑協會近期的會議和通知來看,這場行業整改,可能注定要到來。
以後,每個設區市每年舉辦的賽事,可能不能超過3場,縣區級及以下地區的C類賽事也不能再舉辦。另外,新規很可能規定,隻有獲得世界田聯認證的標牌賽事,才有資格邀請國際精英運動員參賽。
「歡樂跑」和「親子跑」這類具有娛樂性質的活動,可能不能再跟專業的全馬、半馬項目捆綁在一起。
官方的思路很明確:馬拉鬆本質上是極限運動,應該和全民健身的歡樂跑、健康跑進行區分,不能混為一談。同時也對參賽年齡、安全保障、商業規範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。
05
這個新規,可以說是「一石激起千層浪」,在跑友圈裏也是討論不斷。
有人拍手叫好,覺得泛濫的馬拉鬆比賽早該管管了。也有人表示,這些規定,很可能會降低普通人的參與熱情,也剝奪了小城市展示機會。
在我看來,這兩種聲音都有道理。
從短期來看,賽事數量減少,一些靠承辦小比賽為生的賽事運營公司,可能會麵臨洗牌 。但從長遠來看,規範化、專業化,絕對是中國馬拉鬆想要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未來的馬拉鬆市場,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。
頭部的、有品牌影響力的大型賽事,可能會越來越專業。它們會像波士頓、柏林馬拉鬆那樣,成為一個城市真正的「金字招牌」。
而對於那些想辦比賽的中小城市來說,他們更適合發展一些娛樂性質的賽事。他們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,做出差異化。
蘇超和各種村超爆火,說明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承辦小型賽事的能力。重要的是如何多元化,避免成為一陣風。
不僅僅是比賽,而是更多的普通人,參與到運動中來。
參考資料:
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 ——中國田徑協會
瘋狂的馬拉鬆 ——民主與法製時報
多地馬拉鬆接連取消!網傳新規將重塑馬拉鬆生態?——揚子晚報
2023中國路跑賽事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——人民網研究院
新聞分析:“馬拉鬆熱”背後的經濟賬——新華社
狂熱馬拉鬆被踩刹車?快刀能否斬亂麻——體壇經濟觀察
馬拉鬆比賽亂象再起,中國田協出手了——中新網
168 億!中國路跑消費新圖景揭曉,賽事經濟“熱力值”再攀升——新華社
算一算馬拉鬆熱背後的經濟賬——新華網財經觀察
每周末都有,幾萬人參賽,各地爭相開跑,辦一場馬拉鬆能掙多少錢?——上觀新聞
兩眼一睜就是馬拉鬆,一天27場,人們跑瘋了 ——新京報
砍掉小地方的馬拉鬆賽,也是在為地方捂緊錢袋子 ——南方都市報
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

B站:IC實驗室
微博:IC實驗室
公眾號:IC實驗室
全網同名,歡迎來撩?
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裏。
關注大眾消費,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,分享拙見與觀察。
小九直播nba免費觀看
好的,這是一篇根據您的要求生成的體育主題文章:---籃球盛宴,指尖直達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體育以其獨特的魅力,...
2025-10-24
晉級八強沒懸念T1最低S賽戰績四強今年還可以延續嗎
體育資訊10月24日稱 S15瑞士輪1-2組,T1有驚無險拿下對手100T晉級2-2組。T1...
2025-10-24
Ning王:難道好色先生TV传媒錯怪BLG了100T就是有實力
體育資訊10月24日稱 S15瑞士輪T1對陣100T,Ning王看比賽;Ning王:難道好色先生TV传媒錯怪BLG...
2025-10-24
媒體人:Quid阿卡麗玩得有種解散局悲壯感這打野太搞了坑了兩把
體育資訊10月24日稱 S15瑞士輪T1戰勝100T,媒體人王瑋晨賽後點評寫道:T1 2比0 10...
2025-10-24
內容真不重要ELK采訪:還好今天贏了,反而我覺得遊戲內容沒那麽關鍵
體育資訊10月24日稱 S15瑞士輪BLG戰勝VKS,賽後下路選手Elk接受采訪;Elk:其實對於...
2025-10-24